在今年的年初,我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見證了紅旗品牌的回歸,從全新的戰略規劃來看,新紅旗品牌不管是品牌理念,還是未來的產品都非常令人期待。轉眼間,2018年即將過半,紅旗也迎來了第一份成績單,因為5月份是紅旗品牌在北京車展上宣布H5上市后的第一個自然月,大家對其銷量自然是格外關注。

日前,紅旗品牌發布了5月份的銷量成績,他們在5月份一共賣出了2906臺新車,終端零售數量為2477臺,其中,作為新紅旗品牌推出的首款重磅車型,H5的銷量達到了2106臺,終端零售數量為1651臺,這個成績對于一臺剛剛上市的自主品牌中級車而言,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。
該如何評價紅旗H5首月的表現?
首先我們要明確紅旗H5的定位,雖然紅旗在戰略發布的過程中并未提及“高端”一詞,但是從他們的產品規劃和“新高尚”等等字眼來看,紅旗品牌的起點的確要高于傳統的自主品牌產品,所以我們在售價上也可以看到,紅旗H5相比很多中國自主品牌的同級別產品而言,在售價上沒有明顯的優勢,14.98-19.58萬元的價格,其實比目前市場上表現還算不錯的吉利博瑞、睿騁CC和傳祺GA6等車型都要貴少一些。

站在這樣的定位基礎上來看紅旗H5的銷量,其實它的整體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,數據顯示,吉利博瑞目前的銷量在3000臺上下,睿騁CC則拍換在3000-4000臺之間,傳祺GA6表現稍差,整體銷量位于2500臺左右。在價格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,紅旗H5取得2106臺這樣的成績的確算的上優秀。

并且從產品投放周期的角度來看,上市后首月的銷量也并不具備代表性,紅旗H5應該會有一個緩慢的爬升過程,這個過程和紅旗的營銷,紅旗的渠道建設等戰略層面的東西都有緊密的聯系。從產品力本身的角度來看,紅旗H5并沒有特別明顯的短板。
暴漲之后將考驗紅旗的“耐力”
就在最近,網上有消息稱,紅旗品牌在5月所取得銷量暴漲的成績,除了終端的零售外,其另一部分銷量是通過要求供應商買車來實現的。有人爆料稱,紅旗給旗下供應商下發了一份“集中購車活動”通知,該通知明確要求紅旗供應商采購H5和H7車型。

此消息一出,坊間就開始流出了質疑的聲音,大家都認為紅旗依靠這樣的方式將不可能完成2018年全年3萬臺的銷售目標。站在筆者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,筆者覺得并不意外,對于一個發布了全新戰略的品牌來說,并且是對于他們戰略轉型后的首款產品而言,在短時間內拿出一個比較漂亮的銷量成績,還是很有必要的,這也是營銷的一部分。并且從渠道建設的角度來看,紅旗目前也還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,通過供應商消化一部分銷量也在情理之中。
說到這里,我們就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了,在H5上市首月銷量暴漲之后,后期能否保持住這樣的勢頭?筆者認為,單純依靠H5一款車想要達到年銷3萬臺,其壓力依然不小。快速地布局更多的細分市場,是紅旗急需完成的事情,事實上,他們也正在為此做著努力。在北京車展發布H5的同時,紅旗的首款純電動SUV E-HS3也正式亮相了,它將成為紅旗新能源的首款產品。

另外,在紅旗倡導的智能化方面,從目前H5用戶的反饋來看,“紅旗智聯”車聯網系統的表現也還算不錯,這也是今后紅旗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。而在相關政策上,紅旗針對H5車型推出的“終身免費保修”、“終身免費救援”、“終身免費取送”也算是產品增值的一大手段。
寫在最后
根據新紅旗品牌戰略,2020年紅旗品牌銷量將達到10萬輛臺,而到了2025年這個數字將擴大到30萬臺,2035年則將實現50萬臺的目標。筆者認為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并不簡單,需要紅旗做的事情還有很多,從情感上來講,我們是希望紅旗品牌獲得成功的,畢竟它代表了一種情懷。